父親堅信,果園若沒有農藥和肥料的「呵護」,不會有好收成,但對田菁來說,友善生態是生活的核心,而且在她的經驗裡,即使面臨惡劣的生長環境,果樹卻往往展現意料之外的生存意志。

「草真發啦,阮以前一年攏噴差不多五遍。」田菁父親提起過去管理雜草的經驗,對照現在滿園的雜草,語調裡滿是感嘆。看到食安危機而歸農的田菁,在建立與生態共好的自給自足生活的過程中,不斷地與父親拉扯。父親堅信,果園若沒有農藥和肥料的「呵護」,不會有好收成,但對田菁來說,友善生態是生活的核心,而且在她的經驗裡,即使面臨惡劣的生長環境,果樹卻往往展現意料之外的生存意志。

在東北季風盛行的秋季裡,我們來到宜蘭員山,車子滑過水田棋布的村落,在農場創辦人田菁的住所-一棟三層樓的貼磚房舍前停下來。村裡彷彿沉睡般寧靜,只聞水圳淙淙水聲,一隻大白鷺遊走在水田和柏油路間,引擎的聲音劃破寧靜,屋前的狗急急地吠了起來。從遠處開來一輛略顯老態的酒紅色小貨車,有著俐落短髮的田菁從車窗裡伸出頭來,與我們招手,跟隨她的車,我們開上大湖區的山丘。

「會回來是因為食安的關係,我自己是農家子弟,可是從小我只要讀書就好了,不知道自己吃的東西是怎麼種出來的。那時候有毒奶粉、毒澱粉、起雲劑事件,根本也不知道從何監督起。也是考慮了好幾年,覺得不行這樣下去,不如回來學。」在前往金棗園的半山腰處,田菁(右)與我們聊起歸農的原因。(左為工作室的嘉豪)

取之於自然,用之於自然

車子在蜿蜒窄小的山路爬行十多分鐘後抵達果園,踩著泥濘的小徑往上走,田菁的另外一個夥伴-茶和父親,在細雨裡靜靜工作著。果樹下堆放許多福壽螺的空殼,田菁蹲了下來,說道:「水稻田裡的福壽螺可以拿來做液肥,很好用!殼很難分解,沒有特別碾碎它,就鋪在果樹周邊。這樣可以抑制雜草的生長,再者,如果有任何的資材,如:落葉、草呀,就不斷地覆蓋,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到土壤,形成保護層,慢慢分解後,就會變成有機質。」

田菁的另一個夥伴-茶,2009年來到田菁家,以不施灑農藥的方式照顧水稻田和金棗園。

福壽螺含有微量元素-鎂,是果樹在結果期特別需要的養分。

她曾參訪十年未曾除草的蜻蜓谷生態農場,使用這樣的覆蓋方式,累積了厚厚的有機質。「參觀那天天氣很熱,但土壤裡是濕潤的、鬆軟的。」

果園裡的草向來是農人的天敵,「像這個叫大花咸豐草,俗稱鬼針草,久不除它會長很高,可以無性繁殖,倒了會繼續蔓生,割草又長更多,我們其實蠻困擾的。」田菁曾使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建議的「生態跳島」,隔一行除草,讓蟲和菌可以有地方棲息,不會過度干擾生態,「可是比較晚除的草,之後要再除也是會蠻費力的,我也很想保有那種方式,可是tempo(步調)沒辦法掌握得很好。」

在2016年的草生栽培工作坊裡,她發現可以用「壓草法」取代「割草法」,「這個方式深得我心!用搬運車這樣推,也不會那麼累。」就連過去慣用除草劑的父親都鬆口說,以往用過除草劑的土壤,受日曬時的確容易變硬,養分也容易流失,「今年用硩(壓)的,可以保持溼度和土壤的鬆土,這算一個大改變啦!」

壓草除了讓體力的負擔較小,也呼應前述的覆蓋法,厚實的植被提供豐富有機質和保濕的功能。看來礙事的雜草,其實正是最好的養土資材!

強風中求生存

田菁示意我們往果園高處走,指向遠方:「東北季風這樣刮上來,或是颱風一進來,我這邊首當其衝。我眼前這一片本來不是這樣的缺口,是被保護著的,現在有個缺口可以看到龜山島。」順著田菁的手,清晰可見強風在果園中開出一條「路」,「三年前這裡本來都長超好的,怎麼全部都死光了,自然農法要死也不是死這種型的呀!」經過不斷地思考和探究,才發現果樹的死亡與國土測繪有密切的關聯。

2012年,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在宜蘭的地籍圖重測,讓他們的界址往下移15米。自從下邊開墾,強風少了大樹阻隔,長驅直入,許多果樹不敵強風,紛紛倒塌。倖存的果樹,也長得歪斜,枝葉茂密度在迎風面和背風面,有很大的差異。

奮力抵禦強風的金棗樹。

田菁的父親已經很久沒上來果園,這兩天上來,看著稀疏的果園,不禁說:「我看妳莫顧矣!(我看妳不要顧了啦)」田菁解釋是強風造成的,父親馬上反駁:「我較早種就袂按呢!(我以前種就不會這樣)」但田菁的想法卻不是這樣的,「今年梅姬颱風有十七級陣風,我都不敢上來,可是上來就發現,咦!背風面還留下不少果子,真的很棒,他們是有力量的!」

這幾年田菁花比較多心力在水田,沒有時間抓金棗的害蟲星天牛,較虛弱的果樹會受到影響,但健康的果樹一樣果繁葉茂。

田菁的父親以泥水工作餵養孩子們長大,習慣用最有效率的方式-用藥施肥,兼顧果園的生產。他比喻,種果樹就像養小狗一樣,要從小好好照顧,認為田菁的做法是「放予伊去」,果樹會餓死。

身土不二的生活

果園裡,除了金棗,也種蘋果和檸檬。在山下,還有水稻、蔬菜、珍珠芭樂和黑豆。「想要過自給自足的生活,本來就不可能只靠其中一樣。」透過農事,田菁與茶摸索自然與生計之間的平衡關係。原本在都市工作的田菁,與父親沒有生活上的交集,歸農後,跟著熟稔農務的父親在田裡勞動、學習,也多了許多相處的機會。

剛採收的金棗。

除了田間工作,看到家家戶戶自家釀醬油的傳統已經逐漸失傳,也想努力把這樣的文化找回來。她們跟著社區裡一位五十多歲的媽媽學習宜蘭的傳統釀法,「做醬油要加水到九分滿,這樣陽光從每個角度才曬得到。晚上降溫,太陽出來之前攪拌,讓它混和一下,太陽出來後就不能動它,這樣循環約20天。」農家經驗的積累,就在這樣的動手做和述說的過程,讓在地的黑豆,在日曬下釀成醬油,蔓延成地方的集體記憶。

田菁在臉書粉絲專頁寫道:「豆科植物又稱為『綠肥作物』,包含平價實惠的青皮豆、田菁、太陽麻等,高貴的苕子、埃及三葉草等等,都有相似的肥力機制。敝人在下『田菁』,是走跳江湖的外號,好記,同時期許自己為土地盡一份心力,而不是廢渣。」我們也如此期許著自己!這天,我們和田菁一起將剛採收的金棗搬運上車,即使腳下有些泥濘難行,即使支持友善耕作的產品會讓成本的負擔較重,但我們攜手共進,就可以延續土地的豐饒,向自然學習愛人惜物,生活得更有滋味。

田菁與嘉豪一起將工作室採購的金棗運到車上。

與金棗蹦出的滋味

月見學習農園供應我們金棗,作為金桔杏仁棗泥糕、金棗果茶,及英式台灣水果蛋糕的原料。

香甜的金棗,搭配金桔、棗泥、杏仁製成的金桔杏仁棗泥糕,使糕糖更加地清爽不甜膩;將熟成的金棗整顆以輪切的方式製成金棗果茶,與茶葉泡成水果茶飲,更是增添味覺上的豐富層次;而金棗搭上了愛文芒果,加入口感紮實的英式台灣水果蛋糕中,呈現出台灣四季風土的韻味。

今年我們也特別與棉花田合作,販售獨家年節限定的「金棗核桃棗泥糕」,是一款富含柑橘香氣的糕糖。想知道如此用心灌溉的金棗做出來的糕糖是什麼滋味,也不妨到棉花田看看!

當然,歡迎大家支持月見學習農園的產品!

月見學習農園

產品:金棗、珍珠芭樂、稻米、醬油
聯絡人:李玉菁(田菁)0953-125-257 |李婉甄(茶)0921-007-660
信箱:ovanh.yilan@gmail.com
FB粉絲專頁:www.facebook.com/ovanh